龙显堂由来
龙显堂乃白飞岩分佛而建,原名龙居庵(县志乾隆版记载)。白飞岩建于唐朝哀帝,开平四年(公元907)。岩坐落天马山麓,由龙居、新春、洋山三乡共建而成。岩后山峦叠翠,万壑堆云,雄峰高耸;面临深沟百丈,泉水清澈,沟上古藤缠绕盘结成桥,人们任意通往,四周香樟古槐参天,野果漫山遍野。山势状似蜈蚣,故名蜈蚣破穴,构成天然奇观。
岩内宗奉观音菩萨、定公祖师、妙道帝君、护界将军。
明代景泰元年(公元1450年),人口猛增,沧桑多变,至明朝代宗年间,三乡首人共商分佛,各自崇奉。龙居分得观音佛祖,新春分得定公祖师,洋山分得妙道帝君。
始建龙显堂
龙居乡分奉观音佛祖,暂在顶寨。
至明朝宪宗成化二十三年(公元1465年),龙居七户(林、胡、姚、魏、郑、肖、陈)族长共商重建龙显堂之事;
时年闽南九十三贼进犯龙居七户。魏式陈兴、器宇轩昂,武艺高强,有长枪短戟,隐然虎视之雄,镇于乡隘口,坐在铁耙梳头,贼人闻风丧胆。一天,九十三贼欲进乡里与陈兴一会,七户首人相约在庵门口备酒相待,陈兴故行于后,责首人之无礼,随双手各举一桌脚,侧身持酒桌入宅堂待之。贼人见桌上斟满酒未溢,瞠目结舌。从此,贼人绝迹于四里(即兴一、二里、云一、二里)黎民幸免遭祸。 为追含魏氏功绩,故四里以盘金酬之。魏陈兴即把盘金赠添建龙显堂。郑氏先人弘智愿献地基建庙。林氏献木材、胡氏烧砖瓦、姚氏供饭食、茶水等同心协力。曾任汀州府第一任正堂胡辇题诗:
扫冠靖里此日功德犹存
施金建刹当年开山如昨
龙显堂庙宇龙脉从陈五郎山放龙延伸仰角髻,坐落虎冈山麓,坐壬向丙兼亥巳,乃睏牛穴。面临五点莲花山;左朝三胎山、青山案;右伴五凤朝天白虎案;坐母山看母案;堂前香炉案端放,左水倒右,旺水尽归,婉蜒迂逥。四周峰峦叠翠,绿村成荫,构成雄伟壮丽的天然景色。堪为:
佛心空色相,古树瓦萌芽。
钟声消愁恼,鼓音披福华。
溪水环如带,圣泉清澈沙。
青龙白虎伴,天马步莲花。
(林君玉先生撰写民国二十年)
历史悠久的龙显堂,先后三次重建。最后一次丙寅年(公元1986年)由旅星侨胞首倡者李荣华、陈天佑、胡添富、魏伦裁、王再居等先生集资,托祖庙理事主席林秉笔,副主席胡文彬、林子三等负责修葺,于丁卯年(1987年)竣工。庙宇保持时代建筑风貌,雄伟浑厚,金碧辉煌。今胜于昔。
前殿正中安奉妙相庄严、栩栩如生、面容慈祥的观音菩萨;左邻清水祖师、善才童子;右邻保生大帝、太山祖师、良女童子、苏将军、李将军待卫左右;后殿正中安奉佛教主释迦牟尼佛,两边屹立着阿兰尊者,迦叶尊者(皆释迦十大弟子之一)。二阶左安奉普庵古佛,五谷帝仙;右安奉玄天上帝、法主圣君;殿左龛安奉地基主郑弘智、开山功德主魏陈兴两尊神主;香案上排设一对色泽清新、古朴大方完美地清代古花瓶;殿前左右分别高挂清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75年)铸造青龙大钟一口及白虎大鼓一个。